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心灵空间 > 大众心理 > 成长校园
编号:10993279
个案分析:“李嬷嬷”的心理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5年12月29日 中华工商时报
     《红楼梦》第八回,除了继续进述主人公的活动、经历外,还提到了一个小人物———李嬷嬷在一天之内所做的三件讨人嫌的事。

    宝玉吃酒,她三番四次地阻拦,扫了宝玉的兴。在此之前,她私自拿走了宝玉专门为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。不仅如此,她还吃了给宝玉沏的枫露茶,无端连累茜雪被撵。

    相信读者读到这里,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倚老卖老、而且可憎的婆子形象。在我看来,李嬷嬷真是太糊涂了。她明知道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,即便喝酒喝出问题,自有宝玉扛着,可保万事无忧,况且还是在薛姨妈家中。她又何苦扫宝玉的兴,去碰一鼻子灰,还受林黛玉一顿抢白?她也必定知道宝玉屋里的丫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,宝玉屋里的东西乱碰不得。她更知道宝玉早起沏的枫露茶要等出色以后才喝的习惯,她怎么还敢像个老爷似的说拿就拿,说尝就尝呢?

    这些都是因为她的心理在作怪。清朝有尊敬乳母的习惯。连康熙皇帝见到幼时的保姆,都非常高兴地说:“此吾家老人也。”更不用说普通的王公贵族对他们乳母的态度了。正因为这一点,李嬷嬷无形间在心里提高了自己的地位,也许贾府中人真的因她是宝玉的奶母而对她礼让三分。

    须知贾府里除了主子,就是奴才。

    虽说也存在有权有势的高等奴才(如赖大夫妇、林之孝夫妇),也有经过两三辈子的熬,使儿孙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奴才(如当了知县的赖大的儿子)。可说到底,他们也还是奴才,未能摆脱奴籍,生杀大权还掌握在主子手里。李嬷嬷仗着是宝玉的奶母有些体面,这体面也不是长久的。宝玉一生气便要撵她出去,她跟那些地位低下的小奴才没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可惜李嬷嬷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奴隶身份,不过听说宝玉发脾气,不敢再触犯罢了。她时时刻刻都想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的体面。特别是在初来乍到的薛姨妈面前,更要显露自己与其他婆子的不同。她平日看到晴雯、袭人等大丫鬟吃好的,喝好的,她心中自然不爽:自己在贾府混了多少年了,却还不如几个年轻的丫鬟有面子,亏我还含辛茹苦地把宝玉奶大。我初到贾府时,这些充小姐的丫头们还在娘胎里呢!因此,她不能容忍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比她在宝玉或是众人心里的地位高,那仿佛是玷污了她的尊严。她忘了自己也是个奴才,年岁只不过为她换来了别人对她表面上的“孝敬”,她有什么资格“逞的比祖宗还大了”呢?

    好在宝玉说的是气话,否则李嬷嬷若真的被撵了出去,也只有死路一条,可怜茜雪成了此桩事件的替罪羊。杀鸡儆猴,李嬷嬷应该能认识到,若再触犯了主子的利益,下场一定不比茜雪好多少。(29H3), 百拇医药